ISO50001是全球氣候變化議程中能夠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標準。該標準支持與戰略管理流程的整合,強調較高管理層的作用,為組織提供非常有效的戰略管理工具,使組織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它提供了一個管理能源績效和能源成本的框架,并幫助組織減少環境影響,以實現減排目標。
本標準旨在提供系統、數據驅動和基于事實的過程要求,使組織能夠建立能源效率、能源利用和能源消耗所需的系統和過程。能源績效參數(EnPIs)和能源基準(EnBs)是ISO50001中涉及的兩個相關因素使組織能夠證明能源績效的提高。
ISO50001能源管理體系的國際標準是由ISO/PC 起草制定242(國際標準化組織能源管理體系項目**)。目前,節能效率領域的國際標準化技術**是ISO/TC 節能技術**(Energy nagement and energy savings)。ISO/TC 301個國際標準,包括67個成員國和20個觀察員國,已經發布了20個國際標準,研究了4個國際標準,國際標準。
能源管理體系標準的發展歷史:
1.2009年,中國發布了國家標準GB/T 2331:2009能源管理系統 要求》;
2、2011年,ISO第一版能源管理體系標準發布ISO 50001:2011 要求》;
3.2012年,中國國家標準GB/T 2331:2012 要求》 ( idt ISO 50001:2011)發布;
4、2018年,ISO第二版能源管理體系標準發布ISO 50001:2018能源管理系統 較新有效版本的要求和使用指南;
5.2020年,中國國家標準GB/T 23331:2020 能源管理系統 要求和使用指南( idt ISO 50001:2018)發布;
ISO/TC 目的是補充和支持301的發布和制定ISO 50001能源管理50001:
ISO 50003《能源管理體系-提供能源管理體系審核認證的機構要求》 ISO 50004能源管理系統-ISO 實施、維護和完善50001能源管理體系指南 ISO 《能源管理體系-分階段實施指南》(正在制定中) ISO 能源管理系統-能源基線和能源性能指標評估能源性能(正在修訂中) ISO 50009《能源管理體系-多組織實施通用能源管理體系指南》 ISO 50011《能源管理體系-能源管理進度測量》(正在制定中) ISO 50015能源管理系統 -測量和驗證組織能源績效-一般原則和指南……
1、全過程控制:能耗(采購、儲存、使用等)、生產經營過程(生產、管理、生活過程)、新產品和過程設計、能源因素識別、控制和管理,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運營PDCA;
三、融合:和QMS、EMS、OH S管理原則一致,對象和目的不同;
4、不改變組織的法律責任:認證的基本要求;
5、對管理績效沒有絕對要求:只要能滿足標準的基本要求,就不能保證組織的較佳效果;
6.對組織提供的產品中的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沒有要求,但標準提倡源利用效率,包括產品本身(家用電器);
7.注重節能技術和方法的應用:采用低成本、無成本節能技術,可降低15%-30%的能耗;
8、充分結合能源管理特點:將難以統計、節能技術、能源基準和基準、倡導新能源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納入系統要求。
三、ISO50001能源管理體系的關鍵要素
1.確定年度綜合能耗
組織應遵循以下所有原則GB/T 年度綜合能耗計算2589:2020。
1.組織能源管理系統邊界和范圍內所有活動消耗的能源
所確定的EnMS組織實際消耗的各種能源的范圍和邊界通常包括: 能源用于擬認證產品的生產和工業作業,能源用作原料、材料、燃料和動力; 能源用作生產/服務提供過程中的輔助材料; 擬認證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能源; 能源用于新技術研究、新產品試生產和科學試驗; 工業生產活動中用于各種維護過程的能源; 生產區勞動保護用能; 為企業提供動力、供電、機械維護、供水、供風、采暖、制冷能源; 為生產服務的生產指揮系統(如食堂、車隊、浴室等)消耗能源。)、各行政部門和非對外經營部門。)、各行政部門和非對外經營部門。2.能耗統計期為近一年的綜合能耗
一年的綜合能耗,包括:
對于持續穩定的生產企業,可確定為申請前12個月的綜合能耗; 若企業能耗統計不能反映一年的情況或重大變化,則根據其現有情況估計其年度綜合能耗; 年度綜合能耗統計應遵循何時投入使用、何時計算消耗、嚴格控制能耗統計的時間邊界。3.年度綜合能耗應以標準煤耗的形式反映
標準煤是計算能源總量的模擬綜合計算單位。我國規定每公斤標準煤的熱值為7000千卡,計算方法如下:
(1)確定折標系數
①、對于有實測熱值的企業,折標系數按以下方式計算:
②、對無實測熱值的企業,可參考折標系數GB/T2589。
(2)確定綜合能耗
綜合能耗=Σ((((能源類型的消耗×一定能源類型的折標準煤系數)
4.綜合能耗不得重復計算
在計算組織的綜合能耗時,不得重復計算。特別是,進入企業后通過加工轉換獲得的能耗質量(如水、氧、壓縮空氣等)不再單獨計算。
5.遵循誰消費誰統計的原則
誰消耗,誰統計是能源統計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即誰實際消耗能源,無論其支出是否由誰統計。
能源是指電、燃料、蒸汽、熱、壓縮空氣等類似介質的各種形式,包括可再生能源。GB/T根據2589-2020年標準和國家能源統計報表制度,能源類型一般可分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能耗質量三類:
一次性能源:指自然界現成的能源,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氣、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 二次能源:指洗煤、焦炭、煤氣、汽油、煤油、柴油、燃油、液化石油氣、采購熱、電力等能源產品。 能耗質量:指生產過程中不作為原料消耗的工作物質,主要包括:新水、軟化水、除氧水、壓縮空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乙炔、電石等。按照ISO 只考慮跨能源管理系統邊界的能源類型,包括:
1.開采(如原油、天然氣、煤炭)或捕獲(如太陽能、風能)并用于生產或服務活動的能源類型,應作為跨境能源類型統計。
2.在統計能源類型時,可以下兩種情況:
一般來說,能耗質量是進入組織邊界時不攜帶能量,進入企業后加工轉換獲得的能量。在計算企業綜合能耗時,不再單獨統計,因此在識別能源類型時不考慮能耗質量的影響;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基于循環經濟的工業園區能耗的梯級利用,或者作為整個組織申請認證時提供的能耗質量(如冷卻水、壓縮空氣等)的一部分,可以根據其使用量作為能源類型。根據不同能源類型的消耗量(根據實際消耗量轉化為標準煤量),計算其比例,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序,確定組織總能耗80%覆蓋的能源類型數量。
例如,如果一個組織消耗40%的煤炭、34%的電力、15%的天然氣、5%的柴油、3%的汽油和3%的其他燃料,該組織確定了三種能源類型。
三、確定主要能源使用量
在確定主要能源消耗量時,首先要建立組織確定主要能源消耗量的標準,即什么是能源消耗量大,什么是能源績效提升潛力大。
主要能源的使用可根據設施(倉庫、車間、辦公室等)、設備(電機、鍋爐等)、工藝或系統(照明、蒸汽、運輸、電解、電機驅動等)進行識別和確認。
一般來說,主要能源可根據鍋爐系統、油田加熱爐、工業窯、汽油機、柴油機、蒸汽輪機、燃氣輪機、工業電加熱設備、電機系統、變壓器系統、泵系統、風機系統、壓縮機系統、中央空調系統、熱泵、冷庫、抽油機、石油鉆井、機床、焊機、照明系統等進行分類統計。
以上內容主要分為能源利用形式和節能措施。不同的行業和企業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管理要求(如細分或組合)確定。
一、領導決策與準備
根據國家有關政策的推進,下放了省、地方有關部門的工作實施計劃,地方能耗企業領導開始決定安排能源管理體系的建設。并安排具體系管理部門負責人向能源系統咨詢機構尋求咨詢。
二、范圍定義
與能源相關的因素,如生產過程、服務、產品等。
在確定的企業邊界下,企業應識別所有導致能耗的活動和運營。
三、初始能源評價
初始能源評價包括兩部分:
1.能源管理調查;
2.能源技術調查。
初始能源評價是建立企業能源管理體系的基礎。顧問需要觀察和分析企業的生產過程和以往的能耗歷史數據。作為能源政策、目標指標和管理計劃、優先事項和系統文件的基礎。
同時,能源能否在系統中正常運行主要取決于內部審計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因此,能源內部審計員培訓是企業實際情況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
四、系統規劃
系統規劃包括能源管理標準:能源政策、能源因素、法律法規、標準等要求、基準目標和指標、能源管理規劃。
系統規劃是完善有效、可操作的能源管理體系的關鍵環節。企業能否從系統運行中受益,取決于系統規劃的質量。
五、編制能源管理體系文件
顧問完成企業現場調查后,根據系統標準的要求和能耗企業的實際情況,編制適合企業長期運行的能源管理系統文件。
這是企業通過技術管理手段實現既定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環節。根據能耗企業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的實施過程,系統文件在系統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和修訂。系統文件較終需要較高領導批準才能正式運行。
六、系統運行
系統運行需要長期的過程,企業需要加強運行過程,發現問題,及時修改,保持系統的有效運行。
七、內部審查和管理審查
企業按建立的能源管理體系文件要求運行2-3個月后,顧問到現場指導企業進行內部審計和管理審查。
管理評審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能源政策的適宜性;
②、完成目標指標;
③、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
④、內審結果;
⑤、需要改進的方面,如能源基準和基準是否需要調整;
⑥、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充分性;
⑦、系統的新發展趨勢。
評審結論應形成文件,實施必要的溝通和后續改進活動。
組織營業執照等法律證明文件;
2.能源管理系統運行6個月以上;
三、生產許可證及其他行政許可證復印件、資等復印件(適用時);
4.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清單;
5.能源系統專用數據:
1)年度綜合能耗(tce);
2)系統覆蓋的有效人員數量;
3)是否屬于國家/地區重點用能單位;
4)是否有國家明確淘汰的能源設備或工藝;
5)能源類型數;
6)主要能源使用數量;
7)能耗限額標準;
8)能源設備類別數;
9)認證范圍內各類產品的預期年產量(單位:萬噸);
10)能源管理體系的認證范圍和邊界。
6.其他相關申請材料等。
七、ISO50001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的戰略意義
1.提高企業的整體能源效率和經濟效益。
能源管理體系標準將企業管理能源的視角從單一產品或企業單位的效率轉向整個企業的能源效率,拓寬視野,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整體能源效率。
2.保證企業能源管理的合規性。
能源管理體系標準要求企業能源管理符合國家能源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等要求,促進企業有效實施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標準,促進節能目標的實現。
3.提高企業能源管理技術水平。
能源管理體系要求企業在產品和工藝設計中充分考慮能源的合理利用,借鑒新的節能技術和方法、較佳的節能實踐和經驗,提高企業的能源管理技術水平。
建立高效運行的能源管理結構。
能源管理體系標準的實施解決了傳統能源管理問題理方式中“職責不清、結果不明、程序不規范”等問題,可建立和完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能源管理結構。
5、提高企業能源管理效益。
能源管理體系標準的實施可以幫助企業采用低成本甚至無成本的管理手段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有利于獲取國家政策支持。
配合國家節能減排的總體要求,完成節能指標,可獲得國家各類獎勵和財稅政策支持。
7、樹立良好社會責任形象。
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并獲得第三方認證,易于獲得外界對企業的能源管理工作和自律機制的認可,有利于企業贏得節能減排、環境友好及可持續發展的聲譽。
……
Copyright?2021-2021 杭州貝安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www.925yvg.cn浙ICP備07024803號-7